科普信息
科普活动 义诊咨询 健康大讲堂 健康常识
地震伤员如何尽早康复?骨折后注意防肌肉萎缩
地震伤员如何尽早康复?骨折后注意防肌肉萎缩
及时救治、康复训练以及一颗爱心,有助于减轻地震带来的伤痛。

  突如其来的四川芦山特大地震给灾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深重灾难。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博爱医院院长、已经进驻地震灾区的国家康复医疗队队长李建军教授说:“地震伤员在伤后面临的问题是,怎样避免出现残疾或怎样避免轻度残疾发展为严重残疾。地震伤员康复的基本原则是早期介入、减少残疾、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开发应用其所有的残存功能。在地震伤员的抢救中,早期康复的介入应越早越好。”

  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康复专家,第一时间写就地震中常见的脊髓损伤、四肢骨折、脑外伤等主要伤残的康复与护理文章,帮助伤者尽快从伤痛中恢复过来,提高他们生活的信心和自理能力,为他们将来回归家庭和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骨折后注意防肌肉萎缩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崔寿昌

  四肢骨折是在地震、塌方等灾难中最常见的创伤。骨折后的功能锻炼非常重要,保守治疗和手术后的病人应该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这样能促进骨折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防止关节粘连、肌肉萎缩等,减少残疾。

  骨折早中后期的锻炼重点

  骨折早期(伤后1-2周内)伤肢较肿胀疼痛,主要锻炼方法是肌肉舒张、收缩活动,原则上除骨折部上下关节暂不活动外,身体其他关节都应适当活动。上肢肌肉的锻炼是用力握拳和屈伸活动手指,反复进行。下肢肌肉的锻炼是收缩和放松大腿肌肉,勾脚踝和活动脚趾,能帮助消肿。

  骨折中期(2周后)伤肢肿胀消退,局部疼痛逐渐消失,应继续肌肉的舒缩活动,同时逐步活动骨折上下关节,动作应缓慢,活动范围由小到大,逐步加大活动力量和范围,要特别注意的是关节活动不能太剧烈,同时应询问医生哪些活动不能做。

  骨折后期(骨折愈合后)主要是加强伤肢各关节的主动活动锻炼,使关节能迅速恢复正常的活动范围。对活动受限的关节要特别加强锻炼。

  常见骨折的功能锻炼方法

  1、上臂骨折(肱骨干骨折)骨折固定后,开始练习指、掌、腕关节活动,并收缩上臂肌肉,不要旋转上臂,不要提东西。2-3周后练习肩、肘关节活动,骨折后期全面练习肩肘关节:如用伤肢摸对侧肩部,摸后脑、划船动作等。

  2、前臂骨折(尺桡骨骨折)初期可练习手臂的肌肉活动,用力握拳,用力伸开手指。2-3周后开始练习肩肘腕等关节活动,范围和力量逐步增加,不要做前臂旋转活动,后期可练习前臂旋转活动,充分练习各关节活动。

  3、下肢骨折(股骨骨折、胫腓骨骨折)手术固定后,早期抬高伤肢,做大腿肌肉收缩活动,根据医生指导活动膝关节等关节,什么时候下地听从医生指导。下地后开始不能完全用力,应使用双拐或单拐,用单拐时拐应放在好腿的一边。骨折完全愈合后,可以完全用力。

  总之,功能锻炼以肌肉关节的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主动的肌肉和关节活动可以防止肌肉萎缩,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加强重点关节的锻炼时,也不能忽视周围的关节,如腕关节骨折,既要活动腕关节,也要注意活动手指关节和肩、肘关节。功能锻炼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每个病人的伤情、年龄、身体条件、营养状态都不一样。功能锻炼从手术后一直到完全恢复应贯穿始终,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半途而废。如有明显不适,应找医生指导。

  年轻脑外伤患者更易康复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主任医师 张通 副主任医师 张皓

  颅脑外伤的临床症状表现是由受伤的轻重程度决定的,轻微颅脑外伤仅有头皮血肿,而严重脑外伤则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嗜睡、昏睡、昏迷等。其他表现如头晕目眩、耳鸣、记忆力减退、易疲劳、失眠等也很常见。

  多年的康复治疗经验告诉我们,年轻脑外伤患者的康复价值更大,经过正规有效的康复治疗,常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脑外伤的康复内容包括卧床期的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翻身、起坐、平衡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语言训练、认知训练、心理辅导以及进食、穿衣、大小便护理、呼吸和皮肤管理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正确的卧床姿势很重要

  脑外伤早期常常要有一定的卧床时间,长期卧床会出现一定的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变形、骨质疏松、坐起时头晕等症状,严重影响将来的功能恢复。病情稳定后要尽量减少卧床时间,防止功能废用。卧床时保持正确的姿势非常重要,推荐侧卧位,并且定时翻身、拍背。

  发病初期每2小时翻身1次

  长期卧床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及时翻身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出现褥疮。发病初期肢体无法活动的病人要每2小时翻身1次。长期卧床的病人也要及时进行翻身。

  长期卧床后坐起时要缓慢

  发病后早期初次坐起或长期卧床要坐起时,为避免产生体位性低血压,应采用逐渐增加角度的被动坐起方法。可先将床头摇起15度至30度,休息3-5分钟,逐渐加大角度,每次增加10-15度,增加坐位时间5-10分钟,争取经过2-3天的练习,在床上坐直达到90度位。当病人可坐直90度并能保持30分钟后,即可开始练习独立坐位及转移动作等。

  每天做2次关节活动度训练

  对于卧床病人,应进行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练习。关节活动范围练习可每天做2次,每个关节10次左右,手法要轻柔、缓慢。

  亲情呼唤有助觉醒

  脑外伤病人经常存在意识障碍、不清醒、主动运动差等情况,给予适当的感觉刺激有促进觉醒、诱发运动的作用。感觉刺激包括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可以通过洗澡、翻身、做运动、按摩等给病人以触觉、深感觉刺激;与病人说话、亲情呼唤、听收音机、看电视、看照片等刺激,有一定促醒作用。

  不要急于下地走路

  步行练习包括迈步练习、使用手杖及助步器步行、使用矫形器步行等。脑外伤病人步行训练首先要做好心理准备,要能坐稳、能站起及站稳,同时患腿能迈步、重心转移到患腿、患腿支撑、健腿跟上,才能完成一个步行周期。否则不要急于过早下地走路。早期应在平衡杠内步行,逐渐过渡到平地步行训练。

  不可忽视听力损伤

  中国残疾人辅具中心主任医师 陈振生

  由于听觉器官的大部分包埋在头颅中,因此在地震造成的伤残中,听力损伤往往与颅脑外伤合并存在。这类损伤的早期往往被脑外伤的其他症状所掩盖,不容易被发现。待脑外伤危险期过后,才表现出相应的症状,例如耳鸣、耳聋、眩晕,部分有颞骨骨折的病人会出现面部肌肉的完全或不完全瘫痪。

  外耳的损伤一般不会造成听力下降。中耳损伤主要是鼓膜破裂和听骨链中断,听力的下降不会超过60分贝,大声说话可以听得见,也能听得清、听得懂。在护理时,注意在耳道口放置消毒棉球,防止灰尘和洗头洗脸水进入耳内,只要不出现感染,鼓膜穿孔大部分可以自动愈合。听骨链的中断日后可以通过手术修复,听力也就随之恢复,不会留下永久性的听力损伤。内耳、听神经和听觉中枢受伤导致听力损伤的主要特征是对言语声分辨能力的下降,伤员能听到人们说话声,但不能分辨其中的意思。这类听力损伤的康复措施是待听力损失稳定后,通过配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补偿已经损失的听力。对于言语没有发育完全的小儿来说,还要及时进行言语康复训练,防止语言障碍的发生。

  脊柱脊髓康复伤后即开始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医师 洪毅

  脊柱脊髓损伤也是地震伤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康复治疗从伤后第1天就应该开始。内容包括:重建脊柱稳定性,外固定、手术内固定、脊髓脱水治疗等。另外还要注意对全身的管理,防治多系统功能障碍,预防压疮、垂足、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康复治疗包括三个时期:

  1、急性不稳定期(损伤后或脊柱脊髓术后约2-4周):在急性不稳定期,康复训练每日1-2次,训练强度不宜过量。

  这个时期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呼吸功能训练、运动训练、膀胱功能训练。

  2、急性稳定期(急性不稳定期后至伤后8周左右):本时期应强化康复训练内容,每日康复训练时间总量应在2小时左右。此期临床主要治疗已基本结束,伤员脊柱与病情均已稳定,康复成为首位的或唯一的任务。

  3、慢性期(伤后两个月以后):在早期康复结束后,根据伤员情况可以进行一定时间的后期康复训练,其目的是引导伤员回归家庭和社会。(陈亚伟整理)